睜開全面古代黃帝捉拿天然次序的玄機的流行,全篇纏繞“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而睜開,指點人們怎樣察覺客觀次序,運用客觀次序供職。已贊過已踩過收起匿名用戶2010-06-19!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生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陰陽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巧妙,而神明默運,竊陰陽之氣,奪造化之權,能夠永生不死,能夠無生無死,然其最要處,則正在能觀能執耳。何謂觀?格物致知之爲觀,極深研幾之爲觀,心知神會之爲觀,回光返照之爲觀,不隱不瞞之爲觀;何謂執?推心置腹之爲執,身體力行之爲執,愈久愈力之爲執,無過不足之爲執,首尾一貫之爲執。觀天道,無爲之功,頓悟也,因而了性;執天行,有爲之學,漸修也,因而了命。能觀能執,用陰陽之道以脫陰陽,依世間法而降生間,生命俱了,心法兩忘,越過寰宇,永劫永存,只此二句,即是羽化成佛之天梯,爲聖爲賢之大道,表此者,皆是旁門曲徑,邪說淫辭,故曰盡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氣以生以長,但自陽極生陰,天賦入於後天,五行不行和合,自相賊害,木以金爲賊,金以火爲賊,火以水爲賊,水以土爲賊,土以木爲賊,是謂天之五賊也。惟此五賊,國民日用而不知,順行其氣,以故生而死,死而生,死活不已。若有見之者,逆施造化,反常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榮;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賊轉而爲五寶,一氣混然,還元返本,豈不昌乎! 五賊正在心,履行于天。宇宙正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氣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氣。然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室,五賊正在身,實正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則五賊發而爲喜怒哀笑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則五賊變而爲仁義禮智信之五德。若能觀天而明五行之音問,以道心爲操縱,一步一趨,盡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雖大,如正在手掌之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之內;攢五行而合四象,以了生命,可不難矣。 性情,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性情者,天才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謂真心,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而人得認爲人者是也;人心者,氣質之性,即常識之性,所謂機心,見景生情,隨風揚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性情者,天機,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機,即是人性。守天機者存,順人機者亡。惟大聖人觀天道,執天行,中立不倚,肅靜不動,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氣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謙虛雜於方寸之內也。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寰宇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殺機者,陰肅之氣,因而傷物也;然無陰不行生陽,慢跑壯陽先容一下陰符經非殺無以衛生,故天之殺機一發,則循環不息,而星宿移轉,鬥柄回寅;地之殺機一發,則剝極而複,龍蛇起陸,靜極又動;惟人也亦俱一寰宇也,亦有此陰陽也,若能效天法地,運動殺機,則五行反常而地天交泰,何則?人心若與天心合,反常陰陽只片時。天時人事合而一之,則萬物轉變之根柢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謂致中和,寰宇位焉,萬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能夠伏藏。 人秉陰陽之氣以成形,具知己良能認爲性,性無不善,而氣有清濁。秉氣清者爲巧,秉氣濁者爲拙。性巧者多霸術,性拙者多貪癡。巧性拙性皆系氣質之性,人心主事,非從來之性情。修真之道,采天賦,化後天,而一概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消矣。 九竅之邪,正在乎三要,能夠消息。 九竅者,人身上七竅,下二竅也;三要者,線人口也。人身九竅皆受邪之處,而九竅之中,惟線人口三者爲招邪之要口,耳聽聲則精搖,目視色則傾心,口多言則氣散,精氣神一傷,則全身蕭條,生命未有不喪者。人能收視,返聽,希言,閉其要口,委志虛無,內念不出,表念不入,精氣神三品大藥固結不散,九竅能夠動,能夠靜,動之靜之,盡是天機,並無人機,更何有邪氣之不吞沒哉! 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陰惡,國譬身。木本生火,火發而禍及木,則木克;邪生於心,邪發而禍及心,則性亂;國中有奸,奸動而潰其國,則國亡;陰藏於身,陰盛而敗其身,則命傾;身心受累,生命隨之,於此而知潛修密煉,觀天道,執天行,降伏身心,保全生命,不爲後天五行所拘者,非聖人其誰與歸?
《陰符經》,全稱《黃帝陰符經》或《軒轅黃帝陰符經》,也稱《黃帝天機經》,總共惟有300多字,作家無法考據。聽說《陰符經》是唐朝出名羽士李筌正在河南省境內的登封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察覺的,爾後才傳抄風行于世。依照李筌對本經典的诠釋著述《黃帝陰符經疏》,能夠把它的實質概述爲兩個個別:最初講述瞻仰天然界及其發達轉變的客觀次序,因而,性情運轉爲天然次序,人心則適應天然次序;其次闡明確天、地、人生殺的轉變情形,人的生殺之氣的和收,應與天然同步,才略駕馭好事物得勝的時機。然後,闡明人後天分性巧拙的天生和線人口鼻的精確操縱,閉鍵效法天然五行相生准繩,修煉自己。神 仙 抱 一 演 道 章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正在心,履行于天。宇宙正在乎手,萬化生乎身。性情,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寰宇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能夠伏藏。九竅之邪,正在乎三要,能夠消息。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富 國 安 民 演 法 章 生成天殺,道之理也。寰宇,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那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因而神也。日月罕有,幼大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寰宇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幼人得之輕命。 強 兵 戰 勝 演 術 章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日夜,用師萬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機正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笑性余,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大公。禽之造正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寰宇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浸水入火,自取毀滅。天然之道靜,寰宇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推而轉變順矣。聖人知天然之道弗成違,所以造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行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陰符經三百余字,其言深邃,其理精微,鑿開混沌,判辨鴻蒙,演造化之秘,闡生命之幽,爲古今來修道第一部真經。唐陸龜蒙謂黃帝所著,宋陳淵謂黃帝受於廣成子,朱文公亦謂黃帝著,邵堯夫謂戰國時書,慢跑壯陽程伊川又謂非商末即周末時書。其說紛紛,各述所知,究無定見。以予論之,世皆傳爲黃帝陰符經,丹經子書,俱謂陰符經系黃帝所作,考之文字,始於黃帝,興于唐虞夏商,或者黃帝撰作,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後代成真仙侶,筆之於書,宣傳世間,亦未可定。就其世傳之說,丹經之載,謂黃帝著之,亦無弗成,但此書沿訛已久,苦無善本,字句錯誤者極多,或借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之說,錯雜聖道,以盲引盲;更有借伊呂張果子房孔明注語欺世惑人者,似此濫竽充數,混淆是非,大失真經妙旨。予于乾隆四十四年,歲次己亥,於南台深處,取諸家注本,校正字句,仔細商榷,略釋數語,述其大意,掃邪救正,以破大言亂語之弊,高妙者自能辨之。 時大清嘉慶三年歲次戊午玄月九日 棲雲山 素樸散人悟元子 劉一明 敘於 自正在窩中!